您的位置:群走网>好词>导游词>尧庙导游词
尧庙导游词
更新时间:2022-10-27 09:06:33
  • 相关推荐
尧庙导游词

  作为一名具备丰富知识的导游,时常会需要准备好导游词,借助导游词可以更好地宣传景点,引导游客观光游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尧庙导游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尧庙导游词1

  古帝尧庙位于临汾市南约三公里处。尧庙汉魏时代始建于汾西古平阳城,晋惠帝元康年间徙尧庙于汾东原上。唐显庆三年(658)徙庙于城南今址。历代修葺,屡遭战乱,今存山门、五凤楼、广运殿、寝宫等,棂星门、仪门已毁。

  山门正中门额嵌“古帝尧庙”四字,旁门东刻“就日”,西镌“瞻云”,意为人们依就如葵花向太阳,万民瞻望如五谷盼甘霖。山门以南两旁栽植柏树,原东西厢房百余间无存,仅有零散竖立着的历代碑石。西边新迁建琉璃九龙壁一座,面东。正面耸立五凤楼,雄奇俊秀,原名光天阁,意为尧舜光天下之明。楼下有三个砖券门洞直通中院,楼上重檐之下,围设围廊门台,登高望远,宫内外景物尽收眼底。顶上脊饰陶俑31个,人物个个栩栩如生。五凤和鸣象征天降仁君,君臣团结,河清海宴,国泰民安。穿过五凤楼,便是尧井亭,亭形六角,周设围栏,井深十米,上加篷盖,传说为帝尧亲凿,实为启示后人饮水思源,不忘帝尧功德。原来两侧的獬羊亭、冥荚亭今已无存。现存对称的四株古柏,一日柏抱楸、二日柏抱槐、翠柏丛中紫红楸花、洁白槐花盛开。三日鸣鹿柏,四日夜笑柏,传说曾有梅花鹿来树下嘶鸣。夜笑柏或说原产于印度,每年腊月三十日夜,树上沙沙作响,似笑语声,故名。

  再后的广运殿高大雄伟,为祭祀帝尧之主殿。1987年政府拨款大落架重修,庙貌崭新。殿基高2米,长五条压边。殿前月台宽阔可容数百人参祭。月台前正中砌滚砖成坡,边砌石条,中心嵌有二龙戏珠青石巨雕,除皇宫外,非一般庙殿所有。殿高27米,宽九间,进深五间,周设围廊32间,内外共计77间,近似故宫太和殿。该殿重檐歇山顶,绿色琉璃瓦饰边,脊立五彩琉璃脊饰,龙飞凤舞,金碧辉煌。殿内竖立12根18米高的通天柱子,每根柱下都有石雕柱础,水磨青石,光洁可鉴。浮雕麒麟、狮、象、花卉、禽兽,形象逼真,刻工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殿中砖木神龛中,彩塑帝尧圣像,高2.8米,身着九章服,头戴平天冠,帝王威仪,神采奕奕,旁立四男侍,龛台下四大臣分立两旁,传说左为方季、五满,右为单非、禾覃。龛前居中竖立两根盘龙大往,彩塑缠柱盘龙,威严可怖,名曰虬柱。殿前正中上方有二层彩楼,与大殿一体构成,新颖别致。殿内靠前墙两分各有悬空木梯可上彩楼。登楼眺望,尧宫景色,一览无余。广运殿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殿前彩楼两旁悬有“民无能名”四个大字。“民无能名”依张守节《谥法解》为:“民无能名曰神。”后院为帝尧寝宫,宫内彩塑帝尧及其夫人像。寝殿两旁新修长廊东西各20间,供展览参观之用。北魏诏祀帝尧于平阳,以后历朝“谨按祀典,诸前代帝王,三年一祭,其时以春之仲月,其地以当时所居国邑,祭祀……唐尧于平阳府”。元初大规模重建,“为地上百亩,为屋四百间”,忽必烈帝诏赐其宫曰“光宅之宫”,殿日“文思之殿”,门曰“宾穆之门”,并赐白金200两,良田15顷,为赡宫香火费。明代扩建为三圣(尧舜禹)庙,清康熙帝亲临平阳诏令重修尧庙,建万寿行官,御笔题匾,尧殿曰:光披四表;舜殿曰:浚哲文明;禹殿曰:万世永赖。诺示每年三月十八日起庙会,会期一月,至四月二十八日祭尧。届时官绅侨民隆重祭祀,三台唱戏,庙会热闹非凡。战乱以后,庙会废止。令人遗憾的是,1997年,广运殿被人故意纵火焚烧,火灭殿塌,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广运殿已于1999年复建。

  古帝尧陵位于临汾市东,郭行乡北郊村西,距市区35公里。

  尧陵依山傍水,建在山脚下一个半岛形的岩石丘上,涝河环绕,岩崖下潺潺西流,陵丘高50米,周3O0米,古柏葱茂,世称神林。山门面河临岸,上建戏台,下为砖券门洞,呈楼阁式。进了山门,东西原为看戏楼台,北面为仪门,系木构牌坊,斗拱层层叠架,飞檐左右排出,结构精妙,巧夺天工。坊上前书“平章百姓”,背书“协和万邦”,过去此处为下马坊,文武官员晋谒尧帝陵寝时,至此均须下马落轿。入仪门中院正中为献殿,面阔三间,高大敞朗,东西为配殿。献殿后有石阶13级,踏阶而上,原有正殿五间,现存搭建的'碑廊,中竖“古帝尧陵”作为标志的石碑,与殿宇同为明代万历年间修造,两旁排列着元、明、清时代碑碣。中轴线两侧,各有厢房耳房,碑廊下石阶两旁,东西各有一院,正面留下砖券窑洞一排,原献殿东西的斋室12间以及神厨已毁,陵西守墓人组成的村落亦荒废了。

  尧陵祠宇始建年代不详,据金代碑载,唐太宗李世民征战曾屯兵于此,祭扫帝尧。唐初改建陵园祠宇,并塑唐太宗像于配殿之中,宋、元、明、清历代修葺。传说尧死以后,万民悲痛,人们不约而同,从数里外的土丘上挖土背负到这沙石岩丘上来,于是掬土成山,留下此纯净黄土堆积的陵丘。相传献殿后13级石阶中的第七阶后有洞可通悬棺井穴。传说有人撬开阶石,找到洞口,用绳索缚鸡吊下,初则闻鸡叫声,待提绳而上时,却不见了鸡头,此后这无人再去探究。还说悬棺穴底,有清水潜流,登殿顶俯首侧耳,犹闻潺潺水声。陵东3里有下马庄,再东3里有上马台,传为尧往浮山巡察或避暑由此上马,回来时到下马庄下马步行,去尧庙祭拜其母,至今履迹可辨。过去尧陵由周围八村共管,官府减免其差徭,确保祀尧的香火费用,春秋二祭相沿不废,逢会唱戏,邻县乡民齐集。日寇入侵、战乱以后庙会废止,至今未复。

尧庙导游词2

  尧庙始建于西晋,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旧址在汾河以西,,西晋元康年间迁至汾河东岸,唐高宗李治显庆三年(658年),庙址由府城西南迁至城南现址。尧庙是一座集纳丰富历史文化和五千年文明史的国祖庙,俗称三圣庙,是中国专门纪念尧、舜、禹三位先祖的庙宇。尧在4000多年前就定都平阳,划定九州,形成中国最早的格局,平阳成为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华夏第一都之称。

  龙凤之脉

  尧宫甬道中间由龙凤图案刻制的中轴线叫“龙凤之脉”,从大门开始一直通到广运殿,长达300米。龙和凤均为尧时期的图腾,也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吉祥标志,这里的龙凤之脉就是中国最吉祥的龙凤通道。

  文物雕塑

  陈列于尧宫甬道两旁的器物是出土于陶寺文化遗址的,700年前我们祖先的生产方式,其中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生活器具、以及礼仪用品和乐器等。这些文物石雕生动地展示了尧时期的生活和文化,使尧庙更具有历史实证和文化内涵。

  仪门

  “仪门”就是礼仪之门。古时拜谒和祭祀帝尧的帝王君臣及平民百姓,凡到此处,必须“整冠弹尘,端庄仪表”,然后恭恭敬敬的严肃前行。仪门门额上的“文明始祖”题词,是对帝尧创始文明政治的最高评价。仪门背面题词“光披四表”,原是清康熙帝为尧殿题写的门匾,意为尧的功德象日月光浑润泽四方万民。

  五凤楼

  “五凤楼”始建于唐乾封年间(公元666年),是尧庙宫内历尽沧桑劫难而幸存的一座文物古建筑,系明清时其的建筑风格,为重檐歇山顶式,二层有边梯可上。

  “五凤楼”亦称“光天阁”,意为帝尧之功德,光天下之明,兆万民之福。人们把尧与他共同开创基业的四位大臣誉为“五凤”,在尧庙筑楼经念,遂有“五凤楼”。此楼象征君臣团结,天下大治。唐以后历代筑城建殿时都设“五凤楼”,以示河清海宴,国泰民安。 “五凤楼”下层三孔砖券门洞,直通“广运殿”。古代祭祀帝尧时,君主从中间步入,文武大臣从旁洞通行。

  尧井台

  井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上古时期,人们都是择水而栖,沿河而居。尧“寻蚁造井”,人类就围井而居,改变了依赖河流而住的状况,遂有了村落、乡镇、城市,形成了人类最早的文明。至今人们把城市称为市井,把城市文化、城市文明称为市井文化、市井文明,把井看做为家,把远离家乡叫做“背井离乡”。这口井也被称为“天下第一井”。

  尧宫古柏

  尧井四周有四棵沧桑的古柏,西侧这两棵为“柏抑楸”和“柏抱槐”,即柏树中又长出一棵楸树和槐树。

  柏抱楸,每年四五月间,柏枝丛中盛开红色楸花,游人无不称奇。柏抱槐据传是600多年前从西安慈恩寺移植而来,每逢夏初,柏树从中槐花盛开,芳香四溢,甚为可观。

  东侧这两棵古柏,一棵叫“鸣鹿柏”,一棵叫“夜笑柏”。传说唐代在寝宫雕塑帝尧与夫人鹿仙女的圣橡时,突然跑来一对梅花鹿在柏树下欢蹦鸣叫,故称此树为“鸣鹿柏”,至今它的枝丫树杈,长相酷似梅花鹿角。

  “夜笑柏”系古时一僧人从印度移植而来,昼伏夜长,树寿绵长,每年除夕夜晚,此柏便发出沙沙之声,颇似人的笑声,故称“夜笑柏”。

  蟠龙图雕

  镶在尧殿月台台阶上的这个“蟠龙图雕”,是根据1978年陶寺遗址出土的礼器“彩绘陶盘”上的蟠龙畋象放大制作的,这贴画蟠龙畋是我国最早的龙的图案,被称之为“天下第一龙”。龙型简洁古朴,龙嘴衔含稼禾,反映了人类对农业文明的追求与崇尚。

  广运殿楹联

  广运殿楹联是20xx年尧宫大修之后,由尧都区区长宿青平所撰,著名书法家樊习一先生书写。对联以根祖为题,高度概括了尧对中华民族的重要贡献,突出了尧庙的根祖本色。

  上联:“居平阳倚河汾深植民族之根”,意为尧定都平阳,依托黄河、汾河流域的优越条件,协和万邦,形成了统一的华夏民族,所以说,中华民族始于尧,尧都是民族根祖所在。

  下联:“启文明定中华垂誉国家先祖”,意为尧钦定历法,创建文字,开凿水井,结束了原始生产方式,开始实现向文明过渡的历史转折,并创建了中华民族古老的国家管理形式,因而才有“中国之称始于尧”之说,尧被誉为国祖和文明先祖。

  广运殿

  “广运殿”亦称尧殿,是帝尧召见群臣的殿堂。殿宽9间,进深5间,周设围廊32间,内外共计77间,高达27米。广运殿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故曰“广运殿”。殿前彩楼两旁悬有“民无能名”四个大字,语出《论语。泰伯》,意思是说帝尧功德无量,人民简直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赞颂他。尧与四位大臣的铜象是20xx年元朋18日安放的。威仪祥慈的帝尧坐像高达5米,形象逼真朴实的四大臣圣像高达4.1米。

  尧是五帝之一,姓伊祁,名放勋,13岁被封到陶地任职,15岁被封到唐地为唐侯,因而亦称陶唐氏。尧16岁被推为首领,在位90年,他定都平阳,划定九州,形成中国最早的格局;钦定历法,广凿水井,推进农耕,用古朴的科学推动了人类的进步;设立“华表木”“敢谏鼓”,实行禅让,首开民主政治之先河;教化民众,协和万邦,创尧天舜日之盛世。孔子赞尧曰:“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帝尧高寿114岁而终,至今民间将高寿者亦称为“尧年”。

  尧两侧与尧并称为“五凤”的四位大臣是:四岳,尧时期掌管山岳祭祀的官儿。后稷,是主掌农业的大臣。羲和,尧时期的天文学家和掌管历法的官儿。皋陶,尧时期任大理之职,是方管刑律的大臣,他执法如山,公正廉明,据说“画地为牢”就是他民明的。

  广运殿为尧庙建筑群的主殿。该项目为国家级重点修复工程,建筑面积为2400余平米,工程造价为105万元(1983年造价)。建筑为清代无斗拱大木作建筑。由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的资深古建筑专家冯冬青先生根据现状构件和历史资料,主持勘测、复原设计和工程技术指导。该项目修复设计时间为1983年6月-- 1987年7月。

  寝宫

  尧的寝宫始建于唐麟德年间(公元664年),宫内供奉着帝尧与其夫人鹿仙女的塑像。传说帝尧定都平阳不久,去仙洞视察民情,巧遇鹿仙女,双方相爱,择日成婚。成婚之处就在鹿仙洞。成婚那夜,对面山峰红光照射,状如腊烛。此后,人们把帝尧与夫人分女成婚的山洞称之为“洞房”,世上才有了洞房花烛夜之说,所以华夏儿女反成婚之居皆称为“洞房”。

  祭祖堂

  中国人自古以来有崇拜祖先的美德,尧舜禹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是伟大的先祖。尧庙祭祖堂是炎黄子孙祭祀先祖的'殿堂,供奉着尧舜禹君臣后裔姓氏牌位,涵盖了千家姓大部分。在祭祖文化堂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先祖,知道自己的根脉,寻到血缘之根,精神之魂和根祖文化之源。

  虞舜殿

  舜殿的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殿内虞舜塑像高3.5米,打破了神化官化色彩,以人文先祖的形象进行了设计雕塑。尧在位70年时访到舜,考察三年后由舜辅政20年,禅让于舜,而后8年故世。舜又效仿帝尧,在老年将帝位禅让于禹。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被千古颂传的“尧舜禅让”。

  舜姓姚,名重华,属有虞氏,故称虞舜。舜接替尧位后,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减轻刑罚,广旋仁政,使四海宾服,国泰民安,将国家治理得政通人和,天下安乐,创建了千古颂扬的“尧天舜日”太平盛世。舜20岁时以孝闻名,30岁时尧举用他,50岁时代行天子政事,61岁接替尧登上帝位。登位39年到南方巡视,逝于苍梧境内,葬于江南九嶷山。

  大禹殿

  大禹殿建筑风格是明清时期的模式,系重檐歇山顶式,殿高15.5米。禹姓姒,名文命。尧任用鲧治理洪水,鲧采用拦挡堵截的办法治理,结果没有成功,被流放羽山而死。舜推荐禹治水。禹受命后劳苦身躯,精心治理,治水十三年,足迹遍九州,三过家门而不入,先后开通了九座大山,疏浚了九大湖泽,疏导了九条大河,划定了九州地界,终于完成了平治水土的大业,加而受到老百姓的热爱。于是帝舜便将其位禅让于禹。舜逝世,禹即天子位,国号为夏后,故禹也被儿为夏禹。殿内大禹塑像高3.5米,取材于“大禹治水”,突出了先祖对农业水利的贡献,塑像古朴自然,与我们更加贴近,充分体现了尧庙的祖庙特征。

  中华帝尧钟

  钟楼内悬挂的在华帝尧钟,重达21吨,喻指铸造于21世纪;高366公分,象征农历一年366天;直径240公分,象征一年24个节令;钟齿为12个,寓意一年12个月;钟面镶铸着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羲和制历,皋陶神判,和合议政,藜羹鹿裘,历山访贤,禅让虞舜八幅图案,展示着丰厚了尧文化底蕴,歌颂了“三圣”的业绩功德,赞誉了钟鸣鼎盛的尧天舜日。

  “尧典壁”廊

  “尧典壁”位于尧宫东侧,南北长达300米,高3.3米,镶有碑石380块,镌刻3万余字,是全国第一座雕刻尧、舜、禹历史文献的纪念壁,历史文化价值极高。碑文内容由南往北伸展,图文并茂,共分为13辑,即:《尚书。尧典》、《尧典图说》、《尚书。舜典》、《舜典图说》、《尚书。大禹谟》、《大禹谟图说》、《尚书。禹贡》、《禹贡图说》、《帝王赞尧》、《先贤咏尧》、《本纪尧传》、《典籍评尧》、《史载记尧》等。“尧典壁”是一部三圣功绩的精化史,“尧典壁廊”被誉为“天下第一廊”。

  天下第一鼓

  “中华帝尧鼓”称之为天下第一鼓。迄今为止,天下还没有比它大的鼓。这面鼓直径3.11米,高1.2米,鼓的两面均是整张牛皮而著,20xx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

  帝尧“敢谏鼓”,广开言路,开张圣听,纳谏除弊,开创了民主理政之先河,带来了“尧天舜日”之盛世。置鼓于尧庙,就是要弘扬帝尧精神,传承文明,恢弘正气。此鼓是襄汾县红跃鼓厂承制。厂长卫红跃历经半载,寻遍全国十三个省市才觅到了这两张牛皮,制成了这面象征先祖民主精神的大鼓。

  华表

  尧殿两侧木桩,是尧设立的“诽谤木”,亦称华表木。《辞海》记载:“华表,亦称桓表,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路的木桩”。尧是开启华夏文明的贤明君主,设立诽谤木正是要博纳众谏,广泛听取民众意见,以便改进朝政。为了打消大家的顾忌,达到言者无罪,畅所欲言,就特意树起了这一诽谤木。可以说,“诽谤木”是体现尧民主政治的初评。随着时代的推移,诽谤木演变为雕刻精细的石柱,形成蟠龙缠绕的华表,但已失去帝尧设立诽谤木的本意,成了历代帝王皇宫的装饰物和帝王尊严的标志物。

  华表为尧所创,始于尧都。20xx年我们在尧都广场筑建了“尧都华表”,高达21米,寓意21世纪;柱身蟠曲着中华世纪龙,苍劲威武,顶端的冲天吼,生机勃勃,预示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底座有长城图案和黄河壶口瀑布图案,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社稷永固,为中国第一华表。

  千家姓纪念壁

  在尧宫门前的广场西侧,有高达6.6米,长达100米的千家姓纪念壁,以长城造型,花岗岩构筑,气势宏伟,可谓天下之最。纪念壁镌刻1566个姓氏,以中国传统书法真、草、隶、篆四种字体雕刻,并镶有“华夏子孙,同根共祖”八个显赫大字。纪念壁前的“叶落归根”大型铜雕,象征着中华民族源远根深,有着浓厚的血脉联系。

  中国地形立体图

  位于华表广场的中国地形立体图,是按十亿分之一的比例微缩制作,面积为9600平米,分为四种色区,山川、河流、高原、平原、湖泊、岛屿等立体展现,新颖别致,气势壮观,可谓全国最大的中国地形立体微缩景观。

  二十四节气图

  尧任命羲和、羲仲等人观察天象,根据日月星辰运行规律,制定了历法,一年以366天为一周期,剩下的天数用润月的办法解决,这就是农历的来历。尧钦定历法,有序了农业,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因而在宫前尧门通道两侧刻制了象征日月星辰的石雕和二十四节气日历图,使帝尧功绩得以形象展现,国祖尧庙更具文化特色。

尧庙导游词3

  今天是国庆节,下午妈妈带我去尧庙。

  我进去的时候第一4102眼就看见的就是风光秀丽的五凤楼,两层我们1653从旁边的楼梯上去的,那楼梯真高,上去后,我还看到了《圣旨展》我在认识了慈禧太后,听导游简介,五凤楼是由,一人升天,四凤齐鸣,四凤是指尧身边的大臣,应而得名。

  五凤楼的后面就是《尧井亭》,据说是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后,太阳落在地下,地下十分干旱,以前,人们都是用河流来吃水的,因为天气干旱,河流里的水都干了,人们就发愁,尧有一天在大树下休息,突然看到蚂蚁的洞穴,蚂蚁一般都居住在潮湿的洞穴里,于是尧便开始挖起了井找到了水源,为了纪念尧把这口井叫尧井,也称天下第一井,井的旁边有,“夜笑柏”“鸣鹿柏”“柏抱槐”“柏抑楸”这四种树。我们又见到了尧字璧大约有一千多个尧字,都是名人写的,有一个尧字像人在跑步真有。

  我们去看了铜钟,重大约有21吨,厚度大约一分米,还有尧殿两侧树木桩,叫诽谤木,是尧开启华夏文明的.贤明君主,设立诽谤木就是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便于改进朝政,达到言者无罪,畅所欲言,还有尧和夫人睡觉的地方,叫寝宫,后来,我们来到天下第一鼓,是世界上最大的鼓,鼓的直径大约3米,高大约1。2米。鼓的两面是整张牛皮做的,在20xx年前纳入世界纪录,听导游讲解,鼓内有弹簧,击小鼓就能听大鼓的声音又叫母子连心鼓,这就是尧庙的风光秀丽!

尧庙导游词4

  临汾市是山西首要的粮食产区,该区境内有宏伟高大的山峰,清亮奔涌的泉水,罕有贵重的动植物。在广泛缺水的黄土高原上,临汾市的绿化成就相等可观,因而又有“花果城”之称,并正越来越受到中外游人的青睐。

  惠临汾旅游首要是为了浏览距其165公里处的壶口瀑布,至于临汾市自己的景点则是以汗青文化遗迹为主。临汾是我国汗青上第一个有笔墨记实的.帝王——尧的国都,由此可知,在好久早年,这里就是人类生息劳作的场合。

  临汾景点以临汾为中心向附近泛起辐射状。洪洞县的霍山广胜寺,其飞虹塔是中国最高的琉璃宝塔;古大槐树,是明初山西向华夏大移民的荟萃出发地;明代牢狱(又称苏三牢狱)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县级衙狱;襄汾的丁村文化遗址,以掘客出旧石器期间人类化石而有名中外;丁村习惯博物馆,原为典范的明、清民居,现为展示晋南习惯文化的场合;侯马的晋国遗址,是春秋期间晋国国都新境地址地;尧庙和尧陵的存在,足以证实尧都平阳之说。

尧庙导游词5

  古帝尧庙位于临汾市南约三公里处。尧庙汉魏期间始建于汾西古平阳城,晋惠帝元康年间徙尧庙于汾东原上。唐显庆三年(658)徙庙于城南今址。历代修葺,屡遭战乱,今存山门、五凤楼、广运殿、寝宫等,棂星门、仪门已毁。

  山门正中门额嵌“古帝尧庙”四字,歪路东刻“就日”,西镌“瞻云”,意为人们依就如葵花向太阳,万民展望如五谷盼甘霖。山门以南两旁栽植柏树,原对象厢房百余间无存,仅有零星直立着的历代碑石。西边新迁建琉璃九龙壁一座,面东。正面矗立五凤楼,雄奇俊秀,原名光天阁,意为尧舜光全国之明。楼下有三个砖券门洞直通中院,楼上重檐之下,围设围廊门台,登高望远,宫表里风景一清二楚。顶上脊饰陶俑31个,风物杂谈,人物个个有声有色。五凤和鸣象征天降仁君,君臣连合,河清海宴,国泰民安。穿过五凤楼,即是尧井亭,亭形六角,周设围栏,井深十米,上加篷盖,传说为帝尧亲凿,实为启迪后人饮水思源,不忘帝尧好事。原本两侧的獬羊亭、冥荚亭今已无存。现存对称的四株古柏,一日柏抱楸、二日柏抱槐、翠柏丛中紫红楸花、皎洁槐花盛开。三日鸣鹿柏,四日夜笑柏,传说曾有梅花鹿来树下嘶鸣。夜笑柏或说原产于印度,每年腊月三十日夜,树上沙沙作响,似笑语声,故名。

  再后的广运殿高峻宏伟,为祭奠帝尧之主殿。1987年当局拨款大落架重修,庙貌崭新。殿基高2米,长五条压边。殿前月台宽广可容数百人参祭。月台前正中砌滚砖成坡,边砌石条,中心嵌有二龙戏珠青石巨雕,除皇宫外,非一样平常庙殿全部。殿高27米,宽九间,进深五间,周设围廊32间,表里共计77间,近似故宫太和殿。该殿重檐歇山顶,绿色琉璃瓦饰边,脊立五彩琉璃脊饰,鸾翔凤翥,金碧光辉。殿内直立12根18米高的通天柱子,每根柱下都有石雕柱础,水磨青石,光洁可鉴。浮雕麒麟、狮、象、花草、禽兽,形象传神,刻工风雅,具有较高的艺术代价。殿中砖木神龛中,彩塑帝尧圣像,高2.8米,身着九章服,头戴平天冠,帝王威仪,精神奕奕,旁立四男侍,龛台下四大臣分立两旁,传说左为方季、五满,右为单非、禾覃。龛前居中直立两根盘龙大往,彩塑缠柱盘龙,威严可怖,名曰虬柱。殿前正中上方有二层彩楼,与大殿一体组成,新奇别致。殿内靠前墙两分各有悬空木梯可上彩楼。登楼远望,尧宫景致,尽收眼底。广运殿取广以配天,运以配地之意,殿前彩楼两旁悬有“民无能名”四个大字。“民无能名”依张守节《谥法解》为:“民无能名曰神。”后院为帝尧寝宫,宫内彩塑帝尧及其老婆像。寝殿两旁新修长廊对象各20间,供展览旅行之用。北魏诏祀帝尧于平阳,往后历朝“谨按祀典,诸前代帝王,三年一祭,那时以春之仲月,其地以其时所居国邑,祭奠……唐尧于平阳府”。元初大局限重建,“为地上百亩,为屋四百间”,忽必烈帝诏赐其宫曰“光宅之宫”,殿日“文思之殿”,门曰“宾穆之门”,并赐白金200两,良田15顷,为赡宫香火费。明代扩建为三圣(尧舜禹)庙,清康熙帝亲临平阳诏令重修尧庙,建万寿行官,御笔题匾,尧殿曰:光披四表;舜殿曰:浚哲文明;禹殿曰:万世永赖。诺示每年三月十八日起庙会,会期一月,至四月二十八日祭尧。届时官绅侨民谨慎祭奠,三台唱戏,庙会热闹不凡。战乱往后,庙会废止。令人遗憾的是,1997年,广运殿被人存心放火点火,火灭殿塌,造成难以挽回的丧失。广运殿已于1999年复建。

  古帝尧陵位于临汾市东,郭行乡北郊村西,距市区35公里。

  尧陵依山傍水,建在山脚下一个半岛形的岩石丘上,涝河环抱,岩崖下潺潺西流,陵丘高50米,周3O0米,古柏葱茂,世称神林。山门面河临岸,上建戏台,下为砖券门洞,呈楼阁式。进了山门,对象原为看戏楼台,北面为仪门,系木构牌楼,斗拱层层叠架,飞檐阁下倾轧,布局精妙,鬼斧神工。坊上前书“平章黎民”,背书“协和万邦”,已往此处为下马坊,文武官员晋谒尧帝陵寝时,至此均须下马落轿。入仪门中院正中为献殿,面阔三间,高峻敞朗,对象为配殿。献殿后有石阶13级,踏阶而上,原有正殿五间,现存搭建的`碑廊,中竖“古帝尧陵”作为符号的石碑,与殿宇同为明代万积年间修造,两旁分列着元、明、清期间碑碣。中轴线两侧,各有厢房耳房,碑廊下石阶两旁,对象各有一院,正面留下砖券窑洞一排,原献殿对象的斋室12间以及神厨已毁,陵西守墓人构成的村庄亦疏弃了。

  尧陵祠宇始建年月不详,据金代碑载,唐太宗李世民交战曾屯兵于此,祭扫帝尧。唐初改建陵园祠宇,并塑唐太宗像于配殿之中,宋、元、明、清历代修葺。传说尧死往后,万民悲哀,人们不谋而合,从数里外的土丘上挖土背负到这沙石岩丘上来,于是掬土成山,留下此纯净黄土会萃的陵丘。相传献殿后13级石阶中的第七阶后有洞可通悬棺井穴。传说有人撬开阶石,找到洞口,用绳索缚鸡吊下,初则闻鸡啼声,待提绳而上时,却不见了鸡头,从此这无人再去探讨。还说悬棺穴底,有净水潜流,登殿顶俯首侧耳,犹闻潺潺水声。陵东3里有下马庄,再东3里有上马台,传为尧往浮山巡察或避暑由此上马,返来时到下马庄下马步行,去尧庙祭拜其母,至今履迹可辨。已往尧陵由周围八村共管,官府减免其差徭,确保祀尧的香火用度,春秋二祭沿袭不废,逢会唱戏,邻县乡民会合。日寇入侵、战乱往后庙会废止,至今未复。

尧庙导游词6

  中华始祖之一的尧身后,后工钱了眷念他——古代的第一个名君,在临汾城南四公里的处所构筑了尧庙。地址地叫尧庙村,因为帝尧建都临汾,因而史称“尧都平阳”。尧庙建于临汾,更证实了这一说法的正确。

  尧,听说是帝喾的后世,黄帝的五世孙,名放勋,号陶(音yao)唐氏,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个古帝。孔子在《论语.泰伯》中说:“惟天为大,唯尧侧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可见尧王好事无量,众民爱慕。

  尧庙前有一古朴门楼,正中刻有“古帝尧庙”四个大字,东、西双方横楣上写着“就日”和“瞻云”。庙始建于晋代,后经唐、元、明、清历代建筑,不绝扩大。庙内前面有对象朝房、光天阁、尧井亭,后头有尧宫、舜宫、禹宫、万寿宫,最后是寝宫,对象双方尚有很多房舍、庭院。据史传,尧庙局限最大时占地七百八十余亩。

  进了尧庙,起首看到的是奇丽的五凤楼。它始建于唐代乾封年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汗青。楼高十九点三米,三层十二檐,楼底有砖建窑廊三孔,有直通三层角柱十三根,甚为宏伟。楼顶竖立陶人三十余个,陶狮为中,风吹可上下走动,异常雅观。听说,尧王常同他的四个大臣(既两位宰相。两位阁老)登楼远眺,而其时人们又把他和他的四位大臣喻为“五凤”,并有“一凤升天,四凤齐鸣”之说。“五凤楼”之名便由此而来。

  五凤楼的后头有尧井亭。该亭始建于东晋太宁年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汗青。亭为六角高檐楼阁情势,小巧玲珑,很是别致。亭中水井听说是尧王亲手所掘。井的直径八寸,井壁为两层,外层有卯榫砖九块一圈,叠圈砌成。相传尧井通海,至今井下泉水汩汩,清冽可饮。

  广运殿亦称尧宫,是召见众臣共商国是的处所,也是庙内的主体构筑。始建于唐显庆三年,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汗青。殿高二十三米,通进深二十六点三米,通面宽四十三米。殿内有十二米通顶立柱四十二根。柱下石基座镌刻风雅,狮子、麒麟有声有色,各式花草竟斗可妍,实为海内有数。大殿龛内,有高达二米八的唐塑尧王像,双方站着两位宰相和两位阁老。尧王,听说姓伊,是尧庙南八里伊村人。伊村现尚存刻有“帝尧茅茨土阶”的石碑。相传尧王早年就住在土阶上的茅草房子里。《韩非子.五蠹》中写道:尧王住的茅草屋,吃的`野菜根,不加调味,用土缸盛饮水,粗布仅掩身材,冬天披鹿皮,衣履不到破烂不堪不换。可见尧王的糊口异常费力。

  广运殿后是寝宫,始建于唐代麟德年间,距今约一千三百多年。宫龛内塑有尧王和其老婆的像。听说尧王的老婆是鹿仙女,生于姑射山中。山上现有鹿仙女洞、鹿仙女照镜石(一亩多大)、梳妆台等。

  庙内苍劲的古柏,植于晋代,高十数米,直径两米多,异常有数。个中的柏抱槐、柏抱楸,每至夏季,柏树中间盛开着槐花、秋花、奇趣盎然,堪助游兴。

  尧陵位于尧庙东北30公里的郭村和涝河之间。尧陵的陵丘为纯净黄土建成,高五十米,环周八十米,陵上松柏翠,周围土崖环峙,涝河水经陵前南流。远眺如一高耸的丘峦,异常壮观。尧陵前筑有祠庙,听说是唐初建设。金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碑记说,唐太宗征辽曾驻跸于另外,因谒尧陵遂塑己像。元、明、清历代均有修缮。祠内现存有山门、牌楼、厢屋、献殿、垛殿、寝殿、碑亭等构筑,机关紧凑,木雕风雅,红墙绿瓦,分外精明。

  祠内,存有碑碣十余通,碑文记实了尧王故绩及尧陵沿革;明代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立的一块碑上刻有尧陵全图,至此生涯齐备。

【尧庙导游词】相关文章:

尧庙导游词03-25

河南尧山导游词08-14

岳飞庙导游词05-25

伏羲庙导游词06-18

天水伏羲庙的导游词11-30

天水伏羲庙导游词03-03

岳王庙导游词06-16

伏羲庙导游词10篇08-09

伏羲庙导游词(10篇)08-09